在物流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面對零售品牌多 SKU、高頻次訂單的分揀痛點,深耕物流自動化的暢聯再度攜手立鏢機器人,打造專為柔性零售場景設計的 3D 分揀解決方案 —— 在 150㎡的空間內,以智能科技破解 “多品種、小批量、高時效” 的分揀難題,重新定義倉儲自動化新高度。
150㎡智慧矩陣
適配零售行業 “千面訂單
針對零售行業 “商品種類繁雜、訂單碎片化” 的特性,立鏢 3D 分揀系統在僅 150㎡場地內構建精密網絡:
·小黃人機器人化身 “動態分揀中樞”,可同時處理服飾、日用品等多品類商品的混流分揀;
·600 個智能格口按 “訂單頻次 + 商品屬性” 動態分配,既滿足門店補貨的整箱分揀需求,也能應對電商訂單的單件精準揀選;
·1800 件 / 小時的產能設計,完美匹配零售大促期間 “爆發式訂單” 與日常 “高頻次補貨” 的雙重場景。
格口實時 “對話”
分揀全程 “透明可控”
Libiao Robotics
當多品類訂單進入分揀環節,小黃人機器人迅速規劃路徑,將貨物直送 3D 分揀區。每個智能格口的獨立指示燈如同 “智慧神經”,讓分揀過程更清晰、更高效:
· 實時動態顯示:格口配備獨立指示燈,實時顯示商品數量,清晰直觀;
· 智能提醒功能:當格口內商品數量達到設定值,綠燈自動亮起,提醒工作人員進行下一步操作;
· 便捷重置操作:料框隨輸送帶送往打包區后,工作人員一鍵即可重置格口狀態,快速進入下一單分揀任務,確保流程順暢無間斷。
從 “人找貨” 到 “貨找人”
重構零售分揀邏輯
Libiao Robotics
傳統零售分揀依賴人工在平面貨架間奔波,面對數百 SKU 時常陷入 “錯揀、漏揀” 困境。立鏢 3D 分揀系統通過三大革新突破行業瓶頸:
· 立體空間革命:600 個格口垂直分布,向高度要效率,較傳統平面分揀節省 60% 場地;
·數據驅動作業:每個格口的實時數據同步至管理系統,讓分揀邏輯從 “經驗驅動” 升級為 “數據驅動”;
· 人機協作進化:工人從 “搬運工” 轉變為 “數據執行者”,只需根據格口燈光指令完成 “收取 - 放置” 動作,大幅降低勞動強度,提升作業精準度。
物流行業的未來,屬于高效與智能。立鏢與暢聯的合作,不僅為零售行業提供了 “小場地、大產能” 的分揀范本,更揭示了物流自動化的核心邏輯:用科技讓每個作業環節會思考、能對話、可追溯。無論您的企業正面臨訂單暴增的分揀壓力,還是渴望提升倉儲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立鏢機器人都能為您定制專屬解決方案,助力您在物流賽道上一路領先,開啟智能物流新時代!
浙江立鏢機器人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公司主要有兩塊業務:自動稱重掃描臺和包裹分揀機器人。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致力于物流自動化項目的研發與創新。經過15年的自動化控制技術積累和2年多的專注技術創新和發展,公司產品全部屬于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到目前為止已有40多項發明專利。
立鏢主創團隊來自于絲襪機控制系統領域領跑者—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擁有15年自動化控制技術開發經驗。2014年立鏢團隊開始研發自動分揀機器人,2016年2月,自動分揀機器人投入使用,2016年6月,立鏢分揀機器人正式發布。2016年7月正式入駐杭州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鎮。在國內市場與知名物流企業郵政、申通、京東等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海外,已打開美國市場,接下來將開拓歐洲和亞洲市場。
立鏢全球首套人工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已完成兩年穩定測試和運營,現國內市場機器人運行個數達到4000多。 比起流水線的分揀系統,立鏢分揀機器人占地面積小、分揀效率高,機器人只要自動充電5分鐘,就可以連續工作4小時,該系統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分揀,只需在約1300平方米場地內劃設10個入口、240個格口,就能實現每小時分揀18000個快遞包裹,差錯率小于0.01%,為此可節省原先傳統模式分揀70%的人力。如果按350臺的數量配置,“立鏢小黃人”智能分揀機器人可以達到60萬件包裹的日均處理量。相關系統路徑算法5分鐘就產生約3000億次的計算量,相當于北京首都機場一整天航班起降數據計算量。精準、高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被廣大網友驚呼為“逆天”的驚艷世界的中國快遞“黑科技”, 它的出現被視作革新物流行業的一大利器。
立鏢物流分揀機器人自發布就引起了政府、行業及媒體的高度重視,央視《走近科學》、《新聞聯播》、《輝煌中國》等電視節目、國內外各大媒體和《”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進行了一系列報道介紹,凸顯了中國智慧物流最新成果。
2025-07-09 11:07
2025-07-09 11:06
2025-07-08 09:43
2025-07-08 09:39
2025-07-08 09:37
2025-07-08 09:35
2025-07-08 09:34
2025-07-08 09:30
2025-07-07 17:40
2025-07-07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