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這座基地生產的是“智能柔性執行器”,即“機器人關節”。這是機器人執行系統里最關鍵的部件,關乎機器人能否實現組合的復雜動作,例如全方位聽、說、看、動集合的智能人機交互,更關乎機器人能否更好做到對人和環境的友好互動和安全共處。
達闥基地內核心建筑的外立面已經完工
正因如此,智能柔性執行器也被譽為攻克高端機器人的最后一道壁壘。這一核心部件占到智能機器人成本的70%,也是我國機器人產業一直以來的短板。
而當達闥基地項目達產后,年生產機器人關節預計可達1000萬臺套,這將是目前全球各種工業機器人關節產量總和的2倍以上,屆時達闥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據介紹,過去這項技術一直被國外機器人“四大家族”(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日本的發那科、安川電機)所壟斷,達闥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這項核心技術,并率先實現在智能服務機器人上應用的商業化、產業化。目前,達闥的智能柔性執行器在同樣性能下,體積是傳統伺服器系統的十分之一,運動靈活性高,且擁有多種規格尺寸,最小可以做到直徑35毫米粗細。
集聚上下游上百家企業入駐
打造智能服務機器人高端制造基地
疫情中的武昌方艙醫院內,遠程看護、測量體溫、消毒清潔,甚至帶領病患們跳起“廣場舞”……裝載著柔性關節的達闥智能服務機器人已經小試牛刀,為智能醫院模式提供了實踐探索。客觀來講,這次疫情,加速了智能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化,使得整個市場的發育程度迅速提升。而這,也是達闥加速上海基地建設的驅動力。
達闥基地未來將集聚機器人上下游企業上百家
根據規劃,達闥基地建成并最終達產后,將吸引珠三角和長三角為其配套的近百家上下游企業入駐。它們中有些是為達闥進行加工件和結構件的配套企業,還有一些本身做機器人的集成廠家,采用達闥的關節實現智能機器人的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達闥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針對智能服務機器人共同成立的產學研機構也將落戶達闥基地。屆時,在這片馬橋人工智能的熱土上,將誕生一個集聚機器人產業資源、人才資源、科技資源,進行機器人核心部件研發制造、機器人平臺運營和機器人服務的生態基地。
基地即將落成,藍圖已經繪就。馬橋鎮將積極助力達闥打造“上海牌”智能服務機器人高端制造基地,領先布局下一個千億級產業。
2025-04-29 22:21
2025-04-29 22:19
2025-04-28 12:37
2025-04-28 12:24
2025-04-24 15:08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