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炬星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羅璇在鋅財經新制造月線下沙龍活動上透露:
炬星AMR初期投入成本低,而且開箱即用,1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自動建圖,不用布局wifi網絡,不用部署服務器,同時炬星AMR可以做到彈性擴容。
在傳統倉庫里,撿貨員和上架員是兩個角色,撿貨員需要推著載滿貨物的小車在倉庫里跑來跑去。而引入炬星AMR后,撿貨員和上架員可以合并為一個角色,撿貨員只需要固定在貨架前,將產品搬運的工作給機器人替代。
在蔣超看來,人們普遍認知中的“黑燈工廠”,無人倉庫,并不是終點。
自動化的目標是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而不是單方面是干掉多少個工作崗位,在改造流程的過程中,其實創造了新的崗位,看整體的效能,不能單單只看替換了幾個人。
炬星AMR機器人可作為“自動傳送帶”,可以讓人、機器人、貨物的數據都接入網絡,實現倉庫數據的實時動態計算,找到最優的人力物力分配方案,優化倉儲系統效率。
在決策層,炬星AMR大量使用了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同時也采用了計算機視覺的幾何算法、激光導航算法等一系列“傳統”算法。
“炬星的研發,目的不是‘炫技’,而是踏踏實實的提高倉儲效率。”蔣超告訴鋅財經。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一臺AMR機器人相較人類有著5-8倍的效率提升。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炬星科技一直在和京東物流進行探索,據京東物流投資總監張宙表示,AMR機器人已經在京東物流的華北、華東區的3C倉庫投入使用,共同建設樣板倉庫。
在終局處布局
Tractica預測,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出貨量將激增至62萬部,市場收入將達到224億美元。
事實上,拿國內來說,參與者不少,卻不是每一個項目都給出了完美的答案。一部分是處于試驗階段,樣機沒出來;另一部分企業對智能化的接受程度不高,實際倉儲場景應用中出現很多問題,比如系統不夠穩定,故障等等。
據公開資料估算,極智嘉、快倉、海康三家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約達到80-90%,其中極智嘉作為全球第一家從物流領域發展出來的獨角獸公司,11月份剛剛宣布完成B輪融資的交割,融資總額已達到1.5億美元。
在機器人這個賽道,不少企業順著既定的模式(AGV)做下去。作為堅定的AMR支持派,蔣超認為,AMR機器人代替AGV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未來,一定有不少倉儲機器人的企業要經歷給自己挖墳的階段。”蔣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這些倉儲機器人企業未來必然全面轉向AMR,關鍵是能不能下得了這個決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
技術的創新是機器人下一輪發展的核心,在正式進入倉儲物流行業之前,包括蔣超在內的整個團隊,幾乎都是技術出身。
但創業這檔子事,單靠技術也成不了,蔣超清晰的知道這一點。
一門生意要起來,需要投入什么,產出什么?創業者是誰?處在哪個位置?這些是需要想清楚的。
6個月做出AMR樣機,15個月進行擴大再生產,蔣超對于炬星的每一步都想得很清楚,并且計劃有著清晰的時間表。
除了倉儲物流行業,炬星AMR的技術和場景將橫向擴展到更多領域,例如高端制造、醫療行業等不同領域,進而把競爭的優勢拉大。
“我們希望先把規模做起來,有了市場規模,才有行業,有行業之后才有空間。”蔣超對鋅財經解釋。
在他看來,企業就想下棋,棋盤鋪好,就要想好終局。憑感覺走,會陷入被動的階段,遇到高手往往要輸棋。
“公司剛開始之前,我就已經把終局想好了。”蔣超告訴鋅財經,“終局就是,炬星就是AMR,AMR這個品類我們全部要吃下。”
炬星AMR機器人系列
事實上,在AMR這個賽道上,并沒有一家企業成功地跑出來,提供一個成熟的模型和范本,在走完了從0到1之后,下一步要比拼的是誰能夠落地的更快,誰能夠先形成良好的業務模型,拿到切實的數據,誰才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炬星AMR也剛投入使用不久,市場尚未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從趨勢來看,還屬于厚積薄發的過程。
“下一步炬星會從技術出發,優化AMR的部分組件,也會在9.8萬元/臺的價格基礎上,進一步壓縮,現在也正在布局日本市場。”蔣超說。
“不設邊界”四個字,早已成了蔣超思維習慣的一部分,這種思維也在繼續逼迫著他和團隊放大渴望,作出改變。
屬于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炬星科技CEO 蔣超
2025-07-03 23:00
2025-07-01 21:13
2025-06-30 15:09
2025-06-30 14:48
2025-06-28 14:44
2025-06-26 16:51
2025-06-24 09:03
2025-06-23 11:50
2025-06-23 11:37
2025-06-17 09:14